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近日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傳出消息,由揚子石化、寧波工程公司、華東理工大學三方為主導的“單噴嘴冷壁式粉煤加壓氣化(SE)成套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獲得中國石化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該項目繼4月18日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特等獎后,獲得的又一殊榮。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中國發展清潔煤化工業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煤氣化是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龍頭技術,但目前廣泛應用的煤氣化技術,雖然已經很好地解決了優質煤的利用問題,卻對我國儲量豐富的劣質煤“敬而遠之”。而利用“單噴嘴冷壁式粉煤加壓氣化關鍵裝備開發及應用”技術(以下簡稱“SE氣化裝置”)所開發的氣化爐,不但能“吃”劣質煤,還實現了對其的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綠色煤炭”戰略的產業應用,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與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核心裝備保障。
該項技術的關鍵是中國石化和華東理工大學共同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設備——SE“東方爐”,實現了原料煤加壓連續進料和高溫液態排渣,煤種適應性強,具有氣化壓力和氣化效率高,氧耗和煤耗低,單系列生產能力大,環境影響小等優點,碳轉化率達到99%,有效氣體收率90%以上,與世界最先進的粉煤氣化裝置相當,而且工藝更簡單,投資更省,運行維護更方便;而消耗比水煤漿法還低,是目前能源和化工領域的高新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
揚子石化煤制氣裝置為運用該技術的國內首套示范裝置。2014年1月23日,裝置一次投料成功,1月28日產出合格氫氣;同年10月完成了全裝置連續72小時100%負荷性能考察和標定,同時成功進行了110%負荷考核。
揚子石化煤制氣裝置充分考慮了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和環境友好,裝置主要副產二氧化碳代替氮氣作為裝置原料粉煤的輸送載體,實現裝置資源內部循環利用;煤炭中的硫先轉化成硫化氫氣體,再經脫硫生產硫黃;生產過程使用純氧,實現了氮氧化物的零產出。原料煤所含能量之中,大約80%-83%以合成氣形式回收,另外14%-16%以蒸汽形式回收。“三廢”排放全部控制在國家最新標準之下,灰渣并被作為資源利用,是目前煤炭利用最清潔的使用方法。
據了解,揚子石化煤制氣裝置氣化爐特點顯著。首先,煤種適應性廣泛,能“消化”高灰熔點煤、“三高”煤等劣質煤。其次,裝置可靠性高。在該公司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行保障的基礎上,創下國內煤氣化示范裝置開車運行多項紀錄:出合格產品時間最短,打通流程時間最短,一次投料成功連續運行時間最長,運行可靠性和在線率達到成熟裝置水平;氣化爐首個燒嘴累計運行長達153天,創出燒嘴最長壽命紀錄。
目前,該裝置已經成為國內不同煤種的試燒基地,通過試燒、摸索,不斷優化新煤種的氣化參數設計,以滿足不同煤種、不同用戶的需要。2015年該裝置先后試燒了貴州煤、晉煤,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高平煤、中安煤等煤種的試燒工作,為國內高效、清潔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技術選擇。